高功先生說,人文精神的內涵是綜合的、全方位的,很實在、很具體,是一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應當包括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心理素養、人生態度、道德修養、愛國情懷、精神世界、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學校教育既包含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知識積累,也包括以人為本的精神塑造即人文教育。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各國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怎樣協調發展?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更是面臨這樣一種嚴峻形勢。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既要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又要符合現代文明的要求,今天的人文教育面臨很多嶄新課題。尤其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上海這座城市“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追求目標,更需要我們以卓越的城市精神塑造新時代的上海人形象:海納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理想;自強不息的意志,敢為人先的勇氣。誠信公正的操守,戒驕戒躁的品格。浪漫時尚的氣質,天人合一的情懷?梢哉f人文精神展示的是一個民族健康的靈魂。
但是,教育界當前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怎樣讓學生心中把現代文明與傳統美德融合起來,塑造新時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質的人文精神?
知識積累的過程是灌輸性的,它是人生命以外的東西,通過灌輸就可以把它送入人的主觀世界里去,使人慢慢變得豐富起來;但精神的塑造是人性的,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內的東西,是一種歷史的積淀長期而形成的文化傳統,只能通過引導、影響去激發、去塑造。
人文生活類書籍?
1《論民主》《資本主義主義有效設計》
《追尋生命的意義》。。。。
中國的人文社科 為什么?
這是相比于西方國家而言的。
從古代來看就是這樣,中國人歷來重視理論,遇到問題總是尋求書本,從固有的資料中找尋答案;而西方更關注實踐,堅信實踐出真知,樂于探索自然的奧秘。
我覺得,人文科學與理論知識息息相關,而自然科學與實踐密切聯系…中國人注重理論,西方注重實踐,所以,我國的人文科學發達,但是自然科學就不如西方。
人文文化園是什么?
人文文化公園以不同文化為主題,通過提純、濃縮,并通過藝術、景觀等手段展示出城市文化特征,使得城市文化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的、具體的實體物質形式。
如文化主題中模擬古代發展史、文學名著故事、歷史演進歷程等創造情景化景觀,把現代人們從書本帶到了直觀的文化環境之中,在休閑中感受不受時空、思維限制的精神世界;人們對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事物往往很難產生出新奇感和探索欲望,而具備一定時空距離、較大文化差異或超出傳統文化范疇的文化主題則很容易對游客形成吸引力;將較抽象和距離感的文化等通過具體的旅游產品設計,讓游客客觀感受是很多文化型主題成功立足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