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著以上幾位的觀點談吧, 1、30歲學書并不晚,正如樓上所言文征明學書就很晚,另外明代的另一位大師董其昌也是后來才發奮學書的。另外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也是。年齡不是其決定作用的,關鍵在入門途徑和方法上。 2、趙體不適合作為入門,不否認趙孟是在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后在楷書上又一位劃時代的大師,在其之后無人再創出楷書新體。另外其在其他書體(如行書、草書)和文人畫上的造詣稱大師,都是無可非議的。但其楷書雖以“二王”為根基,但又加以行書用筆,故以其書入門往往易入歧途,留于油滑、媚俗一路。不利于以后轉益多師。于右任以趙書入門,我不太清楚,但其最終是以草書(魏體草書)名世的,當然其所提倡的標準草書似乎又于趙體的嫵媚娟秀如出一轍,但標準草書是不是書法至今尚有爭議,很多人就建議將其納入文字學的范疇而非書法。 3、關于練習的工具問題,一般子初學階段是不提倡使用宣紙的,你可以用毛邊紙、元書紙代替(當然,報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很多小報并非新聞紙印刷,不宜練字。)。 筆,古人有筆有“四德”的說法,即“銳(筆鋒銳利)、齊(筆鋒在用手捏扁后整齊排列)、。üP鋒彈性較好)、圓(用墨后提起筆點圓潤)”。當然,選擇的筆與所學的書體也有一定的關系,如羊毫宜寫隸書,歐體則需狼毫等。但作為入門的話選兼毫就行了,如大白云、五羊三紫等。 墨,一般的書畫墨汁就行,如中華墨汁、一得閣(此墨稍稠些,加點水)之類,也有人推薦紅星墨汁,但我一直不支持小日本的東西,也沒用過,在中國賣他們的墨汁,想必也是班門弄斧,騙騙崇洋媚外的狗漢奸們。 硯,因為現在不用磨墨了,所以什么端硯、歙硯之類的名硯入門是沒必要的。用墨汁的話隨便找個東西就行。甚至畫畫用的調色盤都成。 4、時間,到底多長時間能練出名堂,是很難說的。書法入門也就幾年時間(因為基本的技法就那么點),要寫出名堂關鍵就看字外功夫了,如果字外功夫好,要不了10年的。蘇東坡就有“退筆如山a686964616fe78988e69d未足珍,書讀萬卷始通神”的說法。他在《與子由論書》中更是一語道破禪機,說道“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
請采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初學者怎樣練毛筆字

第一篇 執筆
執筆運腕姿勢執筆學習書法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毛筆,得心應手。關于執筆,古人總是將執筆與用筆結合起來講。元陳繹曾《翰林要決》說:
“拔鐙法:李后主得之陸希聲、希聲所傳于 光者止六字,后主更益二字曰導、送謂之八字訣。
:大指骨下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
捺:食指著中節旁。
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下。
揭:名指著指外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中指鉤筆,名指拒定。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
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會圓活易轉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筆管淺,則易轉動也!
此處所談執筆,已將道理說清楚,然而所講的“ 、捺、揭、抵、拒,導、送”八字指法,講的太實,令人易產生主要是用指運筆的模糊認識。正確執筆方法的要點是:
一、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筆,無名指以指背抵住筆桿,小拇指抵無名指不貼筆桿,五指捏管的距離不要上下分得太開。
二、指尖捏筆。指尖部分比較敏感,宜表達運筆的細膩變化。
三、虎口張開成“馬鐙”形為佳,寫小字“風眼”亦可。這樣手掌自然空虛,可容一只雞蛋的空間。
四、掌豎腕亦豎。
五、執筆松緊適度,太松易飄滑無力,太緊則運筆乏靈動之感。以上五點便于靈活用筆。(見圖1)不正確的執筆方法,往往就是不合以上五點,如三指執筆,用指關節握筆、虎口密封、手掌不虛、手腕與桌面平行角度等。(圖2)執筆似乎很簡單,然如果一開始馬虎,形成不良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學書的進步,好比學習打拳,開始時不注意“馬鐙式”、“弓箭步”的正確姿式,將來的拳法就難以提高。

執筆的高低,一般以筆桿的中間偏下一點為宜。寫小楷及擘窠大字執筆偏下,求筆法穩重,行草書執筆偏高,運轉幅度大,筆法才能靈動。但撮住筆梢的執筆法是不足職的。
運腕正確的執筆僅是個條件,更主要的是會運筆,清包世臣強調運指,這是錯誤的觀點。宋姜夔《續書譜》說得明確:
“大抵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第二篇 運腕
腕法有三種:
一、枕腕。枕腕是寫小楷的一種方法,因寫小楷腕易累,故以左手背墊在右,手腕下,或用竹制的“枕腕”,但不要枕得太死。(圖3)

圖3 枕腕

二、提腕。提腕是肘著桌面,而腕提空。要比枕腕運筆靈動得多,也易使勁。提腕適宜寫中楷。(圖4)

圖4 提腕

三、懸腕。懸腕是手腕與肘部都離開桌面,這樣絕無依傍,自然能炙活運筆,而且作大楷及行草書必須要用慫腕法。懸腕對初學者來說,開始有所困難,但若能堅持一段時間,也就掌握了,這樣寫字運腕就無束縛之感。(圖5)

圖5 懸腕

若說運筆僅僅是手腕,而忽視了肩、肘、指、腰的作用是不全面的。當然手腕是運筆的關鍵,腰、肩、肘的力量是通過腕來體現,若手腕僵硬,其它部位的力量則很難到筆鋒,小楷往往借助指力,但指的發揮能力又是在手腕的控制范圍以內,換句話說,寫小楷的運筆也主要靠手腕,手指微弱的運動是為了表達筆鋒微妙變化的輔助手段?梢赃@樣理解,若主要靠手指的動作來運動筆鋒,永遠寫不出筆力,可見運筆的關鍵是手腕。但如果單靠手腕,手指是完全麻木與機械的執筆,則很難取得點畫線條的豐富性。初學書法,先練運腕,然后注意手指與手臂的協調配合。
第三篇 姿勢
姿勢寫字的姿勢分坐著,站著、蹲著三種。
一般小楷及中楷都宜坐著寫,枕腕,提腕或懸腕均可。要求頭部微彎,肩平,含胸,但不要太駝背,胸口也不要貼緊桌子。雙腳平放。左手肘與手放在桌上,右手執筆,懸腕時肘低于肩,手腕一般不要高于其肘。
作行草,大字都宜站著寫。站著只可用懸腕。除了注意肩臂的配合外,腳微分開,可以有點前后,腿不動.腰是軸心,腰以上可以轉動。站的姿勢除了在桌上平寫外,還有題壁式。所謂題壁法,即將紙豎掛在墻上寫,這對于腕力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放在地上作書,書寫大字宜用蹲著的姿勢。作小一點的字,可以右腳跪著來寫。這種寫法對控制整篇的章法有幫助,但用筆難精到,宜于作草書。日本書家往往喜歡在地上作書,故有跪、蹲,站的姿勢。(圖6)

圖6
第四篇 筆畫
練好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先學筆畫的寫法:可以買本字帖或者進個毛筆字教學班。主要靠苦練,值得注意的是,剛開始時絕不能急,必須一筆一劃寫好每個字。(靜)
第五篇 臨摹
初學者,最好先臨規范楷書。待有一定基礎后,再學名家書法,風格可自選。
另外,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練毛筆字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久練習!
只要投入,你會不經意的發現,你的書法精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