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拍攝的角度問題 拍照片的角度,不僅對表達拍攝內容起重要作用。對形成優美的構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拍攝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別很大。變換一下角度,能直接影響畫面結構。例如,在同一距離、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鏡頭,采用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張照片。雖然前后景物沒有變化,而畫面內包括的內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離,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出三張照片,就會發現前景和后景的變化很大。這就說明相機與被攝物體的角度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鏡頭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畫面中的水平線和空間深度的改變,F在分別說說俯視、平視和仰視幾種角度的使用效果。 俯視:即拍照時相機的位置高于物體,從上向下拍攝。其特點是視野遼闊,能見的場面大。景物全,可以縱觀全局。這種方法多用于拍大場面,比如拍攝糧食大面積豐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樞紐,水面等。如果俯角較大,雖沒有廣闊的場面,拍攝特殊題材時也有其獨特效果。 平視,即相機與被攝物體大致在一個水平線上。這種角度接近人眼的習慣印象。平視構圖的特點是透視效果好,一般不易產生變形。這種方法順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變化,也不新穎。初學攝影者習慣用平視角度拍照。 仰視,是從下向上拍攝,相機低于被攝物體,拍出的照片地平線低。仰角拍攝的特點是,可使景物拍得宏偉、高大。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臺跳水,以藍天作背景,顯現出運動員的凌云之勢,騰空飛翔之感。低角度拍攝,還可舍棄雜亂的背景,使畫面簡潔,主體突出。 選擇高低角度的同時,還要對景物的橫向角度加以選擇。以拍建筑物為例,是拍正面、側面還是拍背面,要多方觀察。定好角度后再進行構圖。再如拍攝人物頭像,不妨圍繞被攝人物,結合光線、臉形等特點,細心觀察,在最美最理想的角度進行拍攝。選擇角度。主要服從于內容的需要,一方面最能體現被攝物體的特征,最富有表現力,就在哪個位置拍攝。 正面、側面、背面拍攝,各有特點。正面構圖,線條結構對稱、穩定,有莊重、威嚴的氣氛。但正面構圖缺少透視感,容易呆板。例面構圖。立體感強,能產生空間感和線條透視的效果。如用側面拍攝人像,能充分顯示優美姿態和面部表情。利用光線的明暗的反差,可增強立體感。這是通常使用較多的角度。采用斜側面拍攝,景物在畫面中有一部分正面,還有一部分側面,可以突出被攝物體的整個輪廓。背面構圖,絕大多數是為了內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顯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攝,也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這要靠在實踐中去體會摸索了。謝謝
拍攝角度,是指拍攝點與被攝對象之間的水平線高度的變化關系。 拍攝角度的選擇,體現在照片畫面上就是地平線之高低和被攝對象平面結構的變化。通過角度的選擇來確定拍攝方位在垂直線上的高度,以適應塑造主體形象和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觀察處于不同高度的各種物體時,常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三種:等高的則平視,較高的則仰視,較低的則俯視。如果對同一物體采用平視、仰視、俯視來觀察,則可看到垂直面、底面與頂面三種不同結構的立體效果。如果在同一環境中拍攝同一個人物的肖像照片平視角度可以表現人物的正常臉型,地平線處于人物頭部以下的適當位置,背景是天地各半;仰視角度以天空為背景,表現人物形象的高大,地平線則被壓低到畫面以外;俯視角度自頭部向下產生透視,顯得頭大身體小,地平線升高到畫面上端,以水面和地面作為背景。 將生活中以不同的高度觀察物體的三種視覺現象,應用到攝影創作實踐中,就形成了平攝角度,仰攝角度和俯攝角度三種造型效果。 ①平攝角度 拍攝點與被攝對象于同一水平線上,以平視的角度來拍攝,這種角度稱為平攝角度。 平攝角度所構成的畫面效果,接近于人們觀察事物的視覺習慣,它所形成的透視感比較正常,不會使被攝對象因透視變形而遭到歪曲和損害。因此,這種平攝角度的表現方法在攝影實踐中應用最廣泛,運用起來比較快捷方便。 在人像攝影中,凡屬身份證、工作證所用的半身免冠照片,均應以平攝角度和正面構圖來拍攝;其他肖像照片,運用平攝角度也居多數。凡是人物面部結構比較正常者,通常應采用平攝角度,它可以使五官端正的臉型得到較好的表現。這種角度所拍攝的人物肖像,容易引起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有一種平易親近的感覺。 平攝角度的拍攝方法,適于表現具有明顯線條結構或有規則圖案的物體,不致因透視變形而損害線條和圖案的正常結構。凡是翻拍一些平面的文件資料之類的東西,均需采用平攝角度來拍攝。 平攝角度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是往往把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前后各種景物,相對地壓縮在一起,缺乏空間透視效果,不利于層次感的表現。 ②仰攝角度 拍攝點低于被攝對象,以仰視的角度來拍攝處于較高位置的物體,這種角度稱為仰攝角度。 仰攝角度的視平線較低,如果以仰攝角度拍攝室外的各種景物,可以在照片畫面中造成很低的地平線或水平線,使雜亂的背景掩蓋在較低的地平線以下,天空作為背景占據了畫面中相當大的面積,前景高大,主體突出,能夠改變前后景物的自然比例,產生一種異常的透視效果。 在體育、舞臺攝影中為了強調表現某些運動員和舞蹈演員的跳躍動作的高度,采用拍攝點較低的仰攝角度極為有效。這種低角度可以把被攝對象有限的跳躍高度極大地夸張,形成一種展翅凌空的視覺效果。 用仰攝角度拍攝某些豎立的物體和高大的建筑物,可以收到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效果;拍攝有人物活動的某些場面,能夠獲得朝氣蓬勃,升騰向上的效果。 在人像攝影中,仰攝角度不僅可以突出表現人物形象之高大,還可以糾正和彌補某些臉型上寬下窄或下巴以及口型比例過小的缺陷。 運用仰攝角度拍攝,仰角之大小,與距離的遠近有關,距離愈近,仰角愈大;距離愈遠,仰角愈小。根據不同被攝對象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仰攝角度,才能增強攝影構圖的表現力。如果仰攝角度運用不當,容易產生嚴重變形或使直立的物體向后傾倒。這樣的構圖效果,將損害被攝對象的正常形象。 ③俯攝角度 拍攝點高于被攝對象,以俯視的角度來拍攝處于較低位置的物體,這種角度稱為俯攝角度。 俯視角度的視平線較高,如果以俯攝影角度拍攝帶有地平線的景物,地平線往往被置于照片畫面的上方,地面景物占據畫面中的絕大部分,天空常常只占一線的位置。在有些情況下,俯攝角度較高時,整個畫面全部被地面所占據,天空和地平線在畫面上完全消失。在俯攝角度所拍攝的畫面中,主體人物或景物與廣闊的空間相比,顯得渺小。猶如登上泰山極頂,環顧四周,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在照片畫面上表現更廣闊的場景,就需要盡可能升高拍攝點。當拍攝點升高到空中時,即通常所說的航空攝影,簡稱航拍。航拍所構成的畫面,可以使遠近景物在照片中由上至下有層次地平展鋪開,最大限度地表現自然的空間感,能夠清晰地交待總體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完整概念。航空攝影所形成的俯攝角度,一般稱為鳥瞰。 俯攝角度適于表現規模和氣勢,能富有表現力地展示巨大的空間效果。它適于表現遼闊的原野、大規模經濟建設場面以及群眾集會壯觀的宏大場面等等。在體育運動和文藝表演中,常常用俯攝角度來展現優美的圖案效果,或以凈化的背景襯托被攝對象形體姿態。 在人物攝影中,俯攝角度應用不當,會對人物的形象起到丑化作用。一般來說,不宜用過大的俯攝角度拍攝面部結構正常的人物肖像。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例外,個別臉型上窄下寬的人物,用俯攝角度拍攝,利用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可以適當糾正和彌補臉型上的缺陷,獲得面部結構正常的效果。 拍攝角度是依據拍攝點的高低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的拍攝角度具有不同的表現力。在攝影實踐中,要依據被攝對象的形象特征,根據攝影者的創作要求,來選擇運用各種拍攝角度,創造出富有表現力的藝術造型手法和理想的構圖形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選擇拍攝點不能離開距離、方位、角度三要素,這三個方面相互之間既是互相制約,又是相輔相成的。正象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妙句中所概括的那樣,對任何景物采用“橫看”或“側看”,以不同的“遠近”或“高低”來觀察,均可以得到“成嶺”或“成峰”的“各不同”的印象。在攝影創作中,選擇不同的拍攝點,所形成的照片畫面的構圖形式是千變萬化的。在這“萬變”之中,有一點是不變的,即拍攝點的選擇必須符合客觀實際的需要,必須符合攝影者的創作意圖。只有這樣,作者對客觀世界的體驗、認識、評價和感情色彩,才能夠通過恰當的拍攝點所形成的新穎的構圖形式表達出來。 最后,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優秀的攝影作品取決于鮮明的主題和完美的構圖形式;完美的構圖形式取決于拍攝點的選擇;理想的拍攝點取決于三要素:距離和方位。
貌似問的有點問題吧,拍攝角度是拍攝角度,手法是手法,不能混為一談的,拍攝角度一般就是仰角,俯角,平角。而手法就太多了 推拉搖移全屬于手法中的一部分~